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为“吾有安居”武进治理服务品牌贡献“聚新力量”

2022-03-14 10:59:34    来源:江苏经济报

安置小区人口多、业态多、管理难,一直是基层治理体系的短板弱项。作为全区最大的安置社区,去年,常州市武进区西湖街道聚新家园社区致力于追求“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紧扣“聚”字做靓文章,创新打造“五聚五新”社区治理体系,推动社区党建、警网融合、居民自治等“老品牌”与平安前哨、数据赋能等“新平台”“新机制”和谐相融,不断激活基层治理的蓬勃能量,加快形成了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发展治理标准化样本。

党建聚心,探索“善治”新路径

为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新模式,聚新家园社区牢固树立“小社区、大党建”理念,坚持“一个网格一支部、一名党员一面旗”,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红色网格”的社区善治新路径。即建设“红色网格”。立足网格、人员设置,加强社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以网格为单位建立党支部,以楼栋为单位建立党小组,注重吸收网格内的网格员、楼长、老党员、物业公司和“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形成“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院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最大程度将党建触角延伸到基层末梢。

激活“红色细胞”。常态化开展党员“亮见”活动,引导党员立足自身实际和特长,积极向居民作出公开承诺,传递红色正能量,通过“亮身份、见形象”严格把好党员“资格关”,增强党员的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通过“亮承诺、见行动”激励党员干部公开承诺践诺,争当履职尽责的表率;通过“亮实绩、见作为”树立党员干部比责任、比担当的鲜明导向。

打造“红色联盟”。以党建阵地建设为抓手,按照“阵地共建、资源共享、平安共创”的思路,打造“党建+物业”“党建+志愿者”等“红色联盟”。作为西湖街道“两单一响应”试点社区,聚新家园还创新工作举措,整合共驻共建党员经营户资源,不断丰富社区点单服务内容。“今后,我们将依托聚新家园商业街功能型党支部,通过党员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展,引导党员经营户亮身份、亮承诺,深度参与社区治理,提升社区治理水平。”聚新家园社区党委书记曹志健说道。

牢筑“红色阵地”。社区对原有党建阵地进行提档升级,高标准建设党建生活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及图书室、党群议事中心等活动场所,开展“三官一律”进网格、见义勇为进网格、道德讲堂进网格等活动,最大程度地调动党员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增设“聚新红色示范商业街”标志牌,挂牌“党员经营户”,以及在商业街两侧显著位置增设党建元素的标识标牌,倾力打造聚新商业街红色名片。

网格聚力,构建“融治”新格局

“安置小区让不少群众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既要建好,更要管好。”曹志健直言,近年来,聚新家园社区坚持做到资源全面融合,在全市率先完成警务室与社区网格中心合并改建,推动6个警务网格与10个社区基础网格无缝对接,社区民警任社区副书记,构建社区民警主导、网格员为主体、志愿者和治安积极分子参与的“三位一体”网格治理单元,实现社区警务、社区事务、社区治理一体化、一网兜。

坚持做到职能深度融优,在社区成立平安前哨工作站,设立联勤接待区、联调矛盾区、联宣体验区、可视化操作区、自助服务区5个一体化功能区域,明确工作职责,建立运行机制,细化任务清单,一体推进社区警务室和“平安前哨”工作站现代化、专业化建设,形成叠加互补效应。

坚持做到工作高效融通,在滆湖派出所成立平安前哨联动指挥中心,建立警格网格信息汇聚、流转交办、会商研判、预警通报、联动指挥、跟踪督办等工作机制,推动形成了科学完整的“警网融合”工作流程,并在社区网格中心专门设置警网融合席位,依托政务网流转警格、网格事务,真正形成了网格管理为警务所用、警务工作为网格服务的“警网融合”格局。

科技聚能,打造“云治”新生态

加强社会治理,关键在于创新。聚新家园社区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公安分局支持,组织开展智慧社区试点建设,打造了全区社区“云治理”样板。

实现感知“云覆盖”。在全区“云防控”的整体架构下,科学部署、系统开展社区智能感知体系和智慧管理系统建设。目前,8套车辆识别系统围闭了所有社区出入口,398只高清探头覆盖了全部公共区域,448套智能门、493套智能AI摄像和人脸识别设备覆盖了所有单元楼栋,构建了“小区—干道—楼宇—房屋”四道智能识别防控圈。

实现数据“云汇聚”。开发智慧社区管理系统,打造社区数据资源池,整合社区智能感知和“网格化综合治理平台”“流动人口管理系统”等平台数据,联合采集录入地址、房屋、人口等基础信息,为社区治理提供有力支撑。

实现要素“云管理”。依托智慧社区管理系统,搭建社区三维实景图,社区人车物房等治安要素全部上图展示,风险预警、异常报警等动态信息通过政务平台和手机终端,实时推动网格员、社区民警和物业人员,真正将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手段转化为社区治理的现实战斗力。

网络聚智,创新“微治”新模式

针对社区不同群体、不同领域,由社区民警建立工作微信群,以线上交流带动线下管理,显著提升基层治理效率。

“微互动”拉近警民距离。社区民警把“微互动”作为沟通联系居委、小区物业、业主和辖区群众的制胜法宝,通过主动与群众开展线上交流、接受网上留言和咨询求助、虚心接受群众意见建议等方式,密切了与群众的联系,拓宽了社情民意的来源渠道,形成了“人人参与、平安共治、成果共享”的良好氛围。

“微流转”提高办事效率。社区民警通过微信群,建立社区动态每日通报、群众诉求实时反馈等工作机制,形成“源头发现、采集上报、分流交办、核查处置、反馈办结”的网格工作闭环。同时建立线上线下联动处置机制,对线上问题定期开展会商研判,及时联动司法、综治等部门共同参与解决,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

“微服务”提升群众满意。聚焦群众日常服务需求,创新打造社区微信服务矩阵,为居民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区服务、生活服务等内容,并主动联合生活类服务商,提供生鲜配送、垃圾回收、智能门禁、养老教育、旅游出行、房屋租住等多种垂直亮点服务,得到群众一致好评。

制度聚行,激活“自治”新动力

可以说,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就能画出基层治理“最大同心圆”。近年来,聚新家园社区围绕社区需求热点、矛盾焦点等广开言路、博采众智,做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既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公信力,也为完善基层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建立群众议事会商制度。搭建社区“聚心议事会”平台,创新“酝酿议题—确定主体—多元调研—协商议事—运用成果”五步法,定期开展群众议事活动,在民事、民议、民决的过程中,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隔阂,走出了一条“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政协搭台、多方参与、服务群众”的基层协商新路子。海南省政协、江苏省政协、常州市政协先后到社区考察调研。

建立流动人员联络员制度。针对社区流动人口多、成分杂的实际,开展流动人员服务管理联络员建设,按照“50名流出地同籍人员中物建1名联络员”“10名同厂企单位人员中物建1名联络员”的思路,物建34名流动人口联络员,充分发挥其在调处矛盾、化解纠纷及打处防控中的作用,实现外围借力、以外管外的工作效果。

建立“二房东”管理制度。聚新家园社区现有“二房东”15人,手中房源360余套。社区警务室有效整合“二房东”力量,从中选择5名掌握房源较多、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人员,协助开展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并建立定期学习、交叉护查、问题通报等工作制度,真正让出租房和人口管理触角更加敏锐,更加“耳聪目明”。

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曹志健表示,2022年,聚新家园社区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建章立制,勇于创新探索,不断巩固治理基础,提升治理效能,奋力书写基层善治的“聚新答卷”,为擦亮“吾有安居”武进治理服务品牌贡献“聚新力量”。

(王锐 杨桂林)

关键词: 吾有安居 武进治理 服务品牌 聚新力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