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不断强化农业防灾减灾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2022-05-13 11:08:40    来源:甘肃农民报

春耕,农机轰鸣行进,犁铧翻动泥土。在金昌市金川区宁远堡镇白家咀村,沈如德正和老伴忙着清理地膜、疏通水渠。前些年,老沈把推土机开到离家10公里外的一处荒丘旁,在茫茫戈壁上打机井、架电网,陆续开垦出200余亩土地,开始了种粮生涯。

岁月如梭。如今,沈如德已是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而甘肃省粮食总产量也在2021年达到了1231.5万吨,这是全省粮食总产量继2020年首次突破1200万吨大关后,再创历史新高。2021年,甘肃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年粮食生产工作突出的18个省份通报表扬。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对于历史上曾屡受饥荒之苦的甘肃人来说,粮食不止是吃饱肚子那么简单。

为了做好这件大事,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甘肃省在全力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强化农业防灾减灾……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守住百姓“粮袋子”,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赢得了战略主动。

又是一年春耕时,陇原大地为粮忙。

在天水市麦积区花牛镇,沉睡的撂荒地,在这个春季被一一激活。大马力农机深松土地,村民在田间忙碌劳作,农技人员现场指导……四处呈现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去年我们根据国家整治撂荒地的政策,通过村两委和合作社与村民签订托管协议,今年将摸排出的300亩撂荒地全面复耕。”花牛镇师白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师爱军说。

去年花牛镇累计整治撂荒地共计532亩。今年,又排查了8个行政村的418亩撂荒地,并逐村整治复耕,4月上旬已全面复种。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扛起重农抓粮的责任,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不减少、粮食产量不降低。省农业农村厅狠抓粮食面积落实,印发《甘肃省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工作方案的通知》《全省稳定粮食生产行动方案》,与各市州农业农村局签订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推动落实地方党委政府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压实粮食生产属地责任。

2021年,全省14个市州和兰州新区共摸排撂荒地面积为206.52万亩,占全省耕地承包确权面积的3.16%,涉及承包农户44.52万户。这些野草覆盖了几年的土地,被整治成了平整松软的农田,荒地重获“新生”。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有力措施。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我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打造粮食生产优势片带、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2019年以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80万亩。

眼下,在山丹县位奇镇四坝村的马铃薯种植基地,播种机在田野里大展身手,来回穿梭。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村里将原来的5680亩“巴掌地”变成了“一村一大块田”。又统一平整、改良周边的1000多亩河滩,合计新“推”出了7000亩高标准农田。

村干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高标准农田建设,让全村多出来了615亩耕地,灌溉水利用率提高了16.2%,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94.73万公斤。

藏粮于技,科技赋能,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为确保我省粮食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2021年,我省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面积1516万亩,推广以膜下滴灌垄膜沟灌等为主的农田高效节水技术1000万亩。同时,我省实施化肥农药减量、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增加地力,减少虫害,推动粮食绿色生产。

放眼广袤田畴,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协作,农业与科技正在深度融合。现在,全省农机总动力已达到233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63%以上,粮食生产底气越来越足。

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新征程上,陇原儿女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定能为稳端“中国饭碗”贡献坚实的甘肃力量,收获更多丰收的喜悦。

(记者 王倩)

关键词: 农业防灾减灾 粮食安全 高标准农田建设 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