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我为群众办实事】徽县“小切口”传递“大关爱”增进民生福祉

2022-07-07 11:00:13    来源:甘肃经济日报

连日来,徽县始终把“关心关爱行动”作为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载体,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纽带,围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广泛动员党员干部、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开展结对帮扶和“十项关爱行动送到家”活动。通过“小切口”传递“大关爱”,不断夯实民生基础、增进民生福祉。

统筹协调

确保“关心关爱”走深走实

自全省启动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以来,县委、县政府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关爱服务行动”的重要意义,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的部署要求上来,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专题安排部署、调度推进“关爱服务行动”,确保活动方向不偏、焦距不散、标准不降。建立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乡村振兴部门统筹协调、县级相关部门具体实施的工作责任体系,压紧靠实行业部门监管责任,构建起横向联动、纵向促动、齐抓共管、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推动行动有序开展。制定印发《徽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行动方案》,在驻村帮扶工作中深入开展“党支引领聚合力、十项关爱送到家”主题活动,不断明确任务、细化举措,靠实责任,丰富载体,稳步推进“关心关爱”走深走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厚植关爱

群众“内生动力”持续激活

着眼于“老有善养”,不断提升留守老人生活品质。常态化关爱生产、关爱生活、关爱健康“三关爱”及走访慰问活动,每月定期上门为留守老人提供卫生清洁、爱心理发、健康体检、日常照料等各类贴心服务,切实解决留守老人生活中的诸多不便和困难;着眼于“妇有所助”,着力帮助留守妇女就业安居。依托巾帼家美积分超市对留守妇女参与疫情防控、环境卫生治理、美丽庭院创建、最美家庭评比、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参加各类培训和集体活动等进行积分兑换,用积分兑换商品的形式,使积分超市成为了群众互学互比互促的新舞台,真正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开展妇女“两癌”健康筛查、生产生活帮助等“暖心”服务,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得农村留守妇女不断增强内生动力,满怀热情创建美丽乡村;着眼于“幼有优教”,持续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开展陪伴留守儿童学习、心理疏导等关爱活动,建设“小候鸟图书角”,动员爱心企业向8所学校捐赠图书,建设“菽美爱心书屋”,为儿童快乐成长提供平台。在全县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之家7所,补助资金14万元。着眼于“困有真帮”,大力解决特困群众所急所盼。对因疫、因灾、因病等生活遇困人员,及时入户核查,对符合条件的纳入保障范围;对群众突发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给予临时救助,对遇到特殊困难的通过“一事一议”适当提高救助标准;着眼于“残有所靠”,切实提高残疾人的幸福感。县残联会同县医院、县中医院在全县范围内多次开展集中上门办理残疾人证服务工作,使残疾人享受到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办证服务,通过“面对面、零距离”的服务,最大程度地解决了残疾人到县医院评残不便的难题,打通了残疾人办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完成残疾人办证换证1145人。

鼓励首创

帮扶“因人施策”科学精准

全县动员党员干部、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与“一老一少一困”结成“一对一”“一对多”等帮扶对子,持续开展生活用品送上门、健康护理送温暖、课后辅导送进家、证照办理送方便、技能培训送增收、文化娱乐送下乡、法律下乡送服务、辅助器具送关爱、条件改善送幸福、代购代销送实惠等“十项服务送上门”活动,使群众及时了解党的政策,感受党的关怀。同时,各乡镇各单位根据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实际困难,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开展科学精准、有力有利的关心关爱行动。虞关乡策划开展了“上门体检、亲情连线、洗衣、理发、做代购、送温暖、做美食、干农活、拍照片、安装安心摄像头”十项活动,让村里的人安心,让在外的人放心;麻沿河镇创新开展了“征集一次微心愿、观看一部爱国影片、送一套学习用品、与父母开展一次视频通话、共同完成一份手抄报、做一次心理健康辅导”六个一定制服务,给留守孩子撑起一片蓝天。各乡镇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丰富活动内容,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关爱服务活动,探索形成了值得学习借鉴的活动模式,不断增强留守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截至目前,全县共计结对关爱留守儿童324人,安全教育34次,心理疏导52次;结对关爱留守妇女1872人,技能培训1578人,帮助就业726人、健康服务1326人,法律援助15人;结对关爱留守老人1537人,开展爱心帮扶376人,健康护理1537人;结对关爱特困群众937人,走访探视678次,让弱势群体深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记者 白杨)

关键词: 我为群众办实事 小切口传递大关爱 民生福祉 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