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请示的结尾为盼的格式(请示结尾用 恳请为盼 rdquo 合适吗)

2023-08-10 15:36:35    来源:互联网

1、合适的,如果用“恳请为盼“,表明你自身的态度,期盼和急切。

2、请示结语的常规写法有以下3点:“当(妥,可)否,请批复(批示)”。

3、“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复(批准,审批)”, “特此请示,请批复(批示)”。

4、“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转报......审批”等。

5、请示结语不规范现象,有以下10点: 无结语:不是所有公文都需要写结语。

6、如“命令”,“决定”,“决议”,“会议纪要”等,不需要写结语,言尽即止。

7、但“请示”必须写结语,这是由请示的文种功能决定的。

8、《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规定: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9、凡是在工作中遇到不知如何解决,无权解决,无力解决及按规定应报经上级决断的问题,都要请示。

10、下级机关只有在得到上级机关批复后,方可按照上级机关的意见安排下一步工作,不能擅自做主和先斩后奏,所以请示带有强烈的“期请性”。

11、行文中,必须在结尾处明确提出请上级机关“批示、批准”的要求。

12、请示如果不写结语,就意味着不需要上级机关“批示,批准”,“事前请示”就变成了形式主义,“请示”也成了一张白纸,失去了其本身所具备的功能。

13、与“报告”结语混淆即将请示的结语写成了“以上报告当(妥,可)否,请批复(批示)”。

14、这种写法要么把请示当成了报告,要么把报告当成了请示,要么在报告中夹带了请示事项。

15、不论哪种情况,都混淆了请示与报告的区别,最终导致的结果是:该批复的请示没有得到及时批复,延误了时机,给工作带来不应有麻烦。

16、报告是陈述性上行文,目的是让上级机关了解情况,不要求上级机关答复,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报告可以表态也可以不表态,所以报告的结语一般用“特此报告”。

17、不能正确体现行文规则,一种情况是对“逐级行文”认识不清,要求上级机关审批应由上级机关转报的请示。

18、《办法》规定:“不得越级请示和报告”。

19、有时直接上级机关无权审批请示事项,需要再向上级请示时,请示的结语应写成“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转报......审批”,而不能写成“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审批”。

20、另一种情况是对“批转”与“批复”认识不清,将要求上级机关批转的请示写成了要求上级机关批复的请示。

21、如:“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彻执行”。

22、这里“批转”不能写成“批复”。

23、语气不当,请示是典型的上行文,语气要谦恭有礼,以示对上级领导机关的尊重,但要把握好尺度,既不能过“软”,也不能过“硬”。

24、过“软”,是指语气过分谦卑。

25、有人认为“请示”是请求上级机关办事,说得越客气事情越好办,所以结语写成“以上想法尚不成熟,请领导指正”或“以上意见不知是否可行,请上级领导决策”。

26、请示是公文,不是私人信件,没有必要过分客气。

27、这种写法既啰嗦,又缺乏自信,给人“上交矛盾,不负责任”的感觉。

28、过“硬”,是指语气太直,甚至含有命令,强迫之意。

29、如“请指示”,“请批复”,“请批准”,太过简练,缺少过渡,不委婉。

30、再如“我们认为此事应......请领导批示”也不可取。

31、语法逻辑有误,请示中常用“当(妥、可)否”一词,意为“不知当与不当(妥与不妥,可与不可),具有肯定与否定的双重含义,与后面的“请批复(示)”或“请指示”搭配,表示“自以为妥,但惟恐水平低微,尚需领导指正”的意思。

32、有人将其写成“当(妥、可)否,请批准”,即“当与不当,都得批准”,逻辑错误显而易见。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看了会喜欢。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