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家庭教育中的这几个“底层逻辑” ,你知道吗?

2023-08-11 10:57:30    来源:互联网

近些年,青少年得抑郁、“空心病”,自杀的案例密集上演,深深刺激着社会的敏感神经,尤其是家长和学校老师。


(相关资料图)

我们不禁想问,如今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通过诸多的事实和调研发现,源头主要存在于我们的家庭教育中。

作为父母,如果想不明白以下几点“底层逻辑”,就连教授也难教出好孩子!

1、家庭教育方式的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不同,塑造出的孩子的性格和心理也不同。

1.忽略型:只生不养、养而不教,或者只关注孩子的学习生活,自动忽略孩子的心理感受。

亲子关系:淡漠、疏远、隔阂、有冲突。

孩子心理恐惧、委屈、孤独、无助。

2.控制型:要求孩子听自己的,按自己的要求做,不给孩子自由空间和自主权力。

亲子关系:要么顺从,没有自我;要么叛逆、太自我。

孩子心理:压抑、迷惘、无助、没有价值感、绝望。

3.放纵型:溺爱,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愿望,纵容孩子所有的行为和表现。

亲子关系:畸形的关系,成人反被孩子操控。

孩子心理:自私、任性、懒惰、不懂感恩。

4.民主型:尊重孩子,平等相处。给孩子爱与自由,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亲子关系:平等、亲密、彼此尊重、信任。

孩子心理:乐观、坚强、自律、积极。

2、夫妻关系的影响

最好的教育是爸爸爱妈妈。

因为除了感情的需要,孩子要从妈妈身上学到女性的角色、形象建立和人生模式,也要从爸爸身上学到男性的角色、形象和发展模式。

任何一方的缺位,都将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甚至影响到孩子成年后的夫妻关系和家庭关系。

良好的夫妻关系,才能让孩子获得生命中基本的安全感、价值感、归属感,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和意义。

3、良好关系的建立

综上所述,亲子关系先于教育、大于教育,而建立良好的关系需要健康、科学的教养方式。

具体该如何做呢?

首先,要建立关系、陪伴孩子。

陪伴孩子成长是父母的基本义务,也是建立亲子关系的第一步。

尤其是孩子出生的前三年,父母的陪伴能帮孩子建立健康的安全依恋,也能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后来的教育打下基础。

当然,陪伴不是说只要人在就行。

身体在、心理在,真正地关注到孩子,与孩子情感的连结和互动,才叫真正的陪伴。

高质量的陪伴,是全身心地投入,与孩子疯、与孩子闹,在玩耍互动中让孩子感受父母的爱,感受亲子间的快乐和幸福。

其次,了解心理发育,懂孩子。

有了陪伴和建立关系后,最重要的就是了解孩子。这个了解不仅包括身体上的,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

而缺少心理上的关注,不了解心理抚养的重要性,不了解孩子各个年龄阶段心理上的需求和特点,是很多家长的通病。

这就导致孩子心理出了问题,父母还没意识到,甚至觉得不可思议。比如,孩子抑郁了,还认为孩子娇气、矫情,没事尽瞎想。

父母不关注孩子内心,还会影响到教养观念和方式。

教养观念方面如:

“孩子那么小,他懂什么?

“好吃好喝伺候你,你还有什么不满足?”

“我挣钱给你花,你就要好好读书!”

教养方式方面如:

让孩子小小年纪就参加各种培训班。

不顾实情,试图以天才的方式去培养孩子。从小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恨不得24小时都利用上……

当家长说这些、做这些的时候,有去认识、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性格、智力、爱好、愿望)?

当孩子不高兴,甚至反抗的时候,有去在意他们的情绪、感受和承受力吗?

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

不学习,父母就不懂孩子,就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不学习,父母就能不成长,自己原生家庭中的问题又会传给孩子。

当我们通过学习,懂了孩子,了解孩子的身心发育规律,自然就会改变对孩子的态度,也会改善与孩子的关系,甚至是养育方式。

爱孩子,如他所是,而非你所愿。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