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踏迹寻音:“东南佳山水 武陵花雨深”的重庆黔江

2023-02-07 06:07:45    来源:文化是闲出来的

重庆黔江:东南佳山水 武陵花雨深

重庆的黔江区位于渝东南,素有“渝鄂咽喉”之称,自古既是交通要冲又是军事重地。商周时即为巴国地,秦属巴郡,曾名丹兴县、石城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正式得名黔江。


(资料图)

走进黔江觅古诗

“山川秀丽名川东”的黔江遍布名山大川,自然景色珍奇独异,神秘多彩的民族文化在此交集,吸引了历史上众多文人墨客吟诵黔江,杜甫、黄庭坚、寇准、张之洞等历史名人等都在此留下诗句。

唐代宗年间,一位王姓官员从四川三台辞职侍奉母亲还乡。离别宴上,这位仕途不顺的官员有些郁郁寡欢。一位前来送别的友人看出了他的无奈,同样官路坎坷的他不禁触景生情,当场题诗:“大家东征逐子回,风生洲渚锦帆开。青青竹笋迎船出,日日江鱼入馔来。离别不堪无限意,艰危深仗济时才。黔阳信使应稀少,莫怪频频劝酒杯。”

“这位前来送别的友人就是杜甫,他写下的这首《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得开字》是现有文献中最早提到黔江区的诗歌。”

黔江古诗多以“雄奇峻峭、凌厉独出”的风格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元代沈启的《黔江》“黔阳春草碧云齐,万曲青山万曲溪。久客不禁乡土思,半樯残月子规啼”,就令人回味无穷。

古时黔江一带,山高路远,溪深涧险,条件艰苦,唐宋时期即为朝廷罪愆贬谪官员之地,这些官吏来到黔江写景抒情,托物言志,留下了不少名篇。这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宋代诗人黄庭坚。

宋绍圣初年,黄庭坚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他夜宿歌罗驿(今湖北宣恩高罗镇,古时属黔江县的一个驿站),写下《山谷歌罗驿》:“黔南此去无多远,想在夕阳猿啸间。”反映了黄庭坚被贬途中艰辛备偿,期望早日到达贬谪地的落魄心情。

在黔江古诗里发现,不少在此地任职的官吏始终为黔江人民所感念,

这其中,明代六朝高官李时勉三次为黔江知县谢牧作诗的故事尤为传奇感人。

明宣宗宣德十年(1435年),四川蓉城进士谢牧出任黔江知县。当时中进士者一般都在京城任职,而谢牧却被任命为偏远的黔江知县,众友颇有微词。谢牧却开心地表示,吾二亲皆老矣,乐得便道过家拜吾亲,何乐不为。时任国子监祭酒的李时勉闻讯,为其孝心所感动,遂作诗《送谢谦牧知黔江》:“鸣佩自应辞圣主,过家喜得拜严君。金台凫影三秋别,巫峡猿声两岸闻。自古循良多善政,须令黎庶乐耕耘。”勉励谢牧以仁爱之心造福黔江百姓。

谢牧为官三年后回京述职,朝廷命其再回黔江任职。李时勉再次作诗赠勉《送谢谦牧还知黔江》:“作县三年政有成,东来万里到神京。褒书已荷天边宠,归棹还从峡里行。暑雨离亭看栁色,秋风客路听猿声。黔江江上棠阴下,多少儿童竹马迎。”赞许他回去后,连黔江儿童都会骑着竹马来欢迎他。

谢牧在黔江六年,果因政绩卓著而擢升。李时勉此时又第三次作诗《黔江三瑞》,高度称赞谢牧在黔江的善政与作为:“民安政善实相宜,和气蒸祥正此时。瑞麦两岐真可羡,嘉瓜并蒂亦何奇。更看白燕离群出,为显清名与世知。自昔中牟夸异政,由来循吏每如斯。”李时勉为黔江三次赋诗,留下一段佳话。

乾隆年间,曾任巴县知县的王尔鉴谪任黔江知县,这位耗费十载编撰出《巴县志》、评定出“巴渝十二景”的进士,面对仕途低谷,不以为意,孤身一人赴黔江上任,并写下《由重庆之黔江》:“妻儿寄渝州,而我何所之,望望石城路,水险而山危,买棹下巴渝,两岸花雨滋,桃李向我开,云山向我依,长江波浪急,解缆舟如飞……天涯慰孤影,每眺夕阳时,虽云行役远,相兴舒襟期。”表达了一种乐观豁达的心情。

在黔江公务之余,善文工诗的王尔鉴,对黔江山水发出由衷的赞叹,“欲闻幽景多,东南佳山水。武陵花雨深,羽人秀峰起。流览得初心,登临涤渣滓。”

黔江历史上政绩最为显著的知县要属光绪年间的张九章,其主持修筑的河堤被后人称之“张公万柳堤”,还留下不少描写黔江景物的诗文,他在《秋日登八面山》中写道:“拽得兰舆上,行行石径微。山高惊鹊起,树老杳鸦飞。结伴携萸酒,寻幽胜菊衣,秋去低薄暮,犹自乐忘归。”

清朝时黔江曾评出十二景,包括三台拱极、八面兴云、羊岭朝霞、酉阳夕照、咸溪飞瀑、墨沼流香、霁雪凝岗、幽兰秀谷、武陵雾雨、羽人烟鬟、乌鸦集仙、金钟飞韵。为此也留下众多吟诵这些景色的诗篇。

如今,三台山已建成为黔江城市观景台,有公园式小区、音乐喷泉、果林,成为市民们游览观光的好去处。

武陵土家水乡

黔江区濯水古镇是阿蓬江边的一个土家吊脚楼群落,而且是集水运码头、商贸集镇于一体的千年古镇,有“武陵土家水乡”之称。

明清时期,濯水与龙潭、龚滩并称“酉阳三镇”,镇上相继出现了“十大号口”和“三大会馆”。詹氏徽墨开始在此大量生产,印染、酿造等工业作坊悄然兴起。与此同时,巴文化、土家文化与其它文化在这里融合传播;码头文化、商贾文化、场镇文化以及另外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在这里相互交织,并形成了多元的、多彩的、独特的濯水文化。

“濯水还是兵家必争之地。”谢老师说,土司武装在濯水发动过两次战争,太平军曾在这里驻军,红三军在这里强渡阿蓬江,民国时国民党部队在此进行“川东整训”,并设置军工企业。“如今便利的交通,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民族文化,使濯水成为了渝东南乃至武陵山地区的一个旅游重镇。”

古镇老街长约1000米,宽约三四米。街道全由青石板铺就,街道两旁全是木质结构的民居,有的是吊脚楼,有的是四合院,有的是撮箕口,错落有致,别有风韵。民居之间有高耸的防火墙,窗花是精美的木雕,磉墩上有精湛的石刻,走在街上,犹如置身于一个多元民族文化的殿堂。

“濯水古镇建筑实现了土家族吊脚楼与徽派建筑的完美结合,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济’出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古朴而饱含哲理。”专家罗兹柏教授说。

在这些吊脚楼群里,有“茂生园”、“宜宾栈”、“光顺号”、“同顺治”等商号与多个染房、酿房、刺绣坊等手工业作坊,仍保持着最初的风貌。

“光顺号”总面积880平方米,独特的建筑格局在院内形成了一条很长的通道,大门是古镇中唯一的卷斗门,是濯水七大院中唯一采用两开大门、使用三方青砖青瓦墙的大院,原本是安徽詹姓商人的一家客栈,后来卖给当地医生俞光顺后,被改为“光顺号”。

清朝中叶,濯水古镇的辉煌达到了顶峰,镇上相继出现了江浙会馆、湖广会馆、江西会馆‘三大会馆’以及镇江王爷庙、观音阁、文昌阁‘三大寺院’,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在濯水,万寿宫、禹王宫两大会馆是古镇多元文化的重要标志,被当着宫廷的“正朝”。由于古镇码头可直达这两个会馆,当地人就把禹王宫旁的大门称为“朝门”。

宏伟壮观的万寿宫是中国古代会馆文化的代表,濯水的万寿宫坐落在码头左侧。建筑面积1030平方米,全木质结构,雕栏画栋,飞檐翘角。

与万寿宫一样壮观的还有禹王宫。明朝的“赶蛮拓业”和清初的“湖广填川”,以致大批外地移民被迁至濯水,并修建了禹王宫,以联络湖南、湖北来濯水的商人乡情,以壮乡威,并成为祭祀、演出故乡戏曲的聚会之所,常年驻扎着来自湖南龙山和湖北来凤的两个戏班子。

在此期间,江西商人给濯水带来了昆山腔,辉映湖广会馆“禹王宫”的南戏。“这两大古戏与濯水的后河戏在这里交流,并得到创新和发展,保存下来的后河古戏被列为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土家民族文化的奇葩。”谢老师说,禹王宫是濯水繁华商埠的历史见证,也是清代前期到民国初年濯水移民文化、商业文化和建筑文化的重要标志。

濯水古镇曾经流传着“樊家的锭子(拳头)、汪家的银子、龚家的杆子(文化人)、余家的顶子(当官的)”民谣,说的是古镇上樊家的拳头最硬、汪家的钱最多、龚家的笔杆子最厉害、余家当官的人最多。“樊、汪、龚、余4家成了当年古镇上名声显赫的“四大家族”。

汪家大院的主人叫汪世富,是当时镇上最大的财主,人们用“汪家的银子”来形容当时汪家的富有。汪家当年在镇上经营多种加工业,汪家油号是目前尚存的一个,如今已变成了绿豆粉作坊,被列入重庆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龚家则因读书人多名震古镇。龚家“抱厅”建筑所在地,是我国遥感事业的先行者、物理学家龚沛光先生的旧居。他参与研制的激光雷达、遥测系统、珠峰科考气象遥测仪等设备,获得中国重要科学成果奖。

余家是远近文明的书香门第,现古镇上的 “八贤堂”,原为清乾隆年间所建的进士宅第,皇帝曾赐余共安顶戴花翎,给其夫人赐凤冠霞帔。

濯河坝讲堂是一所义学讲堂,因濯水过去曾叫濯河坝而得名,讲堂原为樊家宅第。讲堂临街的一面为全开放式门厅,没设大门。两个天井之间也没设门。目的是为了给学生留一块可以活动的空地。这种不设大门的建筑被称成为“凉厅式建筑”,中外建筑学界的极为关注。这也是重庆市和武陵山地区唯一的一处凉厅街,更是全国唯一的凉厅式义学讲堂。

动人的西兰卡普

在潜江不少土家族村寨都有习惯织“西兰卡普”的布,它是土家族的花铺盖,又称“打花铺盖”,与蜀锦、云锦并称“中国三大名锦”,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土家族姑娘心中,它还是幸福花、相思树。千百年来,土家族姑娘从懂事起,就开始把自己对幸福的期待一点点织进西兰卡普;出嫁时,就带上自己编织的西兰卡普,开始漫长的人生之旅。

传说,很久以前,土家族村寨里有个天资聪慧的姑娘叫西兰,织锦最为出色。这位用她灵巧的双手把世上所有的花都织了出来,一共有九十九种花,她想凑够一百种花,却苦于找不到最后那一种。

她便四处打听:“世上还有什么花呀?”所有人都告诉她:“没有了。”西兰的愁容更难舒展了:“如此说来,难道就真的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了?”

这天夜里,西兰带着遗憾走进了梦乡。梦中,一位白胡子老头对她说:“西兰,你不是还想织一种花吗?就在你屋后的后山里,白果树上开的花,但这种花只在深更半夜盛开。”

虽然是一场梦,但仔细想想,觉得这个梦是真的。因为她从来没看见过白果树开花。从此,她便天天半夜跑到屋后的山里,守在白果树下,等着花儿盛开。终于有一天,白果树开花了。

西兰被巨大的兴奋深深地擒住了。因为这种花实在是太好看了。它洁白无瑕,一尘不染,浓浓的花香让月光和无处不在的寂静都醉了。

西兰采了几朵花,回到家照着白果花的样子织起来。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了一声断喝:“你这个不要脸的东西!”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一把寒光闪闪的斧头就朝她劈了过来。

西兰死了,鲜血染红了织布机和白果花。原来,是多嘴的嫂子向父亲传了是非,说她深更半夜跑到后山,与野男人幽会,败坏了名声。阿爸喝醉酒后,一气之下,竟把西兰杀了。

西兰死后,变成一只鸟,停在白果树上日夜哀鸣:“枝头嘁嘁喳喳,后园白果开花。听信是非小话,阿爸错把我杀。”

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位西兰姑娘,便把这种织锦取名为“西兰卡普”。姑娘出嫁时,要带上它作为嫁妆。也就这样,西兰卡普跟随土家人走过数千年的岁月,成为一个不朽的五彩传说。

黔江怀里的小南海

从飞机上看,莽莽武陵山区就是一片绿海,可海中应有一条游蛇似的黔江啊,如何一点影儿也觅不见?

原来是黔江滋养的树木们棵棵一手遮天,护着它们的母亲河少被风吹日晒!被绿树们保护着流淌至今的黔江何年何月生成已难确切说清,可黔江怀里的小南海,在黔江县志上确有其名:公元1856年6月10日,当地发生一场地震,造成了一座高山淡水堰塞湖。于是,古老黔江的怀里,诞生了个小海子,因其方位在一土家族群落的南面,故得名“小南海”。

小南海距古黔江县城即今日重庆市黔江区,只三十余公里。若在古时,这十万大山里的三十余公里的路途,走起来很是不易。如今的小南海已是融山、水、峡、岛于一体的我国现存颇为完好的古地震遗址风景区。

海子面积约三十平方公里,当年震垮的断崖峭壁和垮塌的岩石叠垒成大坝遗址,老得一声不响卧在那里。微风细雨中的水面上,波澜不惊,水鸟也不惊,拉网的土家渔人更宠辱不惊,似在慢悠悠向游人解说,与当年惊天动地的震声隆隆相比,眼下的小小风雨何足道哉!

见过风姿绰约的小南海,又见过周边土家族风俗服饰博物馆,再见过颇为现代的婚俗展览馆,更加不敢小觑小南海这方水土了。

最难忘告别小南海时,土家寨子里那场四代同台的渔家歌舞。四四方方的大院子就是舞池,那舞池象征的就是这三十平方公里的小南海。五六条又长又宽的蓝绸条被渔妇们抖动得波翻浪滚,青壮男儿们在翻滚的波浪间一边喊着号子,一边飞网。有了白发和银须的老舵手一边摇橹一边扯嗓唱山歌,年轻漂亮的姑娘们则追波逐浪、载歌载舞。就演出技巧而言,这场歌舞的水准算不上多么高超,可我实在被他们那淳朴投入的认真劲所感动。

毛毛雨停时,渔家歌舞也结束了。我忙朝门槛里叫了声大灰,那灰狗噌一下的,摇晃着尾巴,来亲我腿送行。我匆匆又给大灰挠了几下脖子,急忙上船。看着送出寨子的男女老少和那只大灰,我忽然想唱支山歌告个别,因为在这里,唯有山歌能表达出我对这片山水炽热的深情。

交通:

重庆城区到黔江城区差不多400公里,有直达火车和巴士。

美食:

炸洋芋、凉拌米豆腐、魔芋豆腐、都卷子、豆腐脑、红糖冰粉等。

越声/文图

闲云/编辑

关键词: 西兰卡普 湖广会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