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突然确诊“荔枝病”!网友:还有这种病?
据报道,近日,广东一女子过量食用10斤荔枝,次日睡醒出现头晕不适、持续性鼻出血等症状,紧急就医后被诊断为“荔枝病”。 网友纷纷惊讶留言“还有这种病?”
荔枝会让人“生病”?
“荔枝病”又称“低血糖急性脑炎综合征”,发病人群以4-11岁儿童较为多见。
救治不及时有多危险?
“荔枝病”一旦发作,会导致人体出现低血糖症状:
轻症者会出现头晕乏力、心悸气促、面色苍白、口渴、饥饿等症状。
重症者可表现为四肢厥冷、脉搏细数、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意识模糊、瞳孔缩小、突发昏厥,甚至引发低血糖性脑病、肝损伤与肿大,乃至休克。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在数小时内危及生命。
不过不必过度担心。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3年曾发文指出,需同时满足“空腹 + 大量吃 + 未成熟荔枝”三个条件,且出现严重低血糖反应和暴发性脑病时,才可能因食用荔枝致死。
甜甜的荔枝
为何会引起低血糖?
不少人疑惑:荔枝作为一种高糖水果,为何会引起低血糖症状?
首先,荔枝中含有α-次甲基丙环基甘氨酸(MCPG)和氨基酸次甘氨酸A,这两种物质会干扰人体生成葡萄糖、抑制脂肪酸代谢,导致体内储备的能源物质不能及时转化为血糖,从而诱发低血糖。
其次,荔枝本身富含葡萄糖、蔗糖与果糖,若人体一次性摄入太多,容易刺激胰岛素过量分泌,降低血糖浓度,也容易导致低血糖反应。尤其是空腹状态下,体内血糖水平较低,此时多食用荔枝,更是雪上加霜。 “荔枝病”为何更易“瞄准”儿童?
儿童因体内激素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全,灭活胰岛素能力不足,更易患“荔枝病”,且病情发展快,症状出现早。
成人空腹过量食用荔枝也可能引发“荔枝病”,但由于血糖调节能力更强,风险相对较低。
不小心得了“荔枝病”怎么办?
如果仅有头晕、乏力等较轻症状,应立即平卧,同时通过摄入糖果、蜂蜜、白砂糖、饼干等家中常见食物来紧急缓解低血糖症状。
需注意的是,用果葡萄糖浆调味的甜味饮料、牛奶、其他水果、冰淇淋、巧克力等缓解效果不佳,不建议用于急救。
若出现抽搐、虚脱、休克等严重症状,应立即送医治疗,切勿擅自喂食食物或水,避免发生窒息。
还能不能好好吃荔枝了?
虽然有“荔枝病”的存在,但我们也不必因噎废食放弃荔枝这种美味水果。那么怎样吃才能避免“荔枝病”呢?
1.不空腹吃
建议饭后半小时食用荔枝,既能减少对肠胃的刺激,又能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2. 适量食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水果摄入量为200-350克,约为10-15颗荔枝。若当天需摄入其他水果,应相应减少荔枝食用量。
儿童是“荔枝病”的高发人群,更应严格控制食用量。
图源:深圳卫健委
3.禁忌人群
扁桃体炎、咽喉炎、牙龈肿痛、溃疡性结肠炎、便秘患者不宜多吃荔枝;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食用。
4.不熟不吃
不成熟荔枝中含有的α-次甲基丙环基甘氨酸(MCPG)和氨基酸次甘氨酸A远高于成熟荔枝,也就是说,食用未成熟荔枝越多,血糖可能下降得越快。
提醒:荔枝的成熟与否不能仅通过外壳是否发绿来判断,需根据品种特性进行辨别。国家应急广播提醒荔枝美味但不可贪多尤其要提醒孩子管住嘴避免空腹和过量食用若出现严重低血糖反应应及时就医今年的第一口荔枝你吃上了吗?评论区聊聊
关键词:
相关阅读
-
一觉醒来突然确诊“荔枝病”!网友:还...
又到了荔枝上市的甜蜜季节果肉晶莹,口感清甜让人忍不住一颗接一颗... -
最佳运动时间不是“天刚亮”,更不是“...
你会选择早上锻炼,还是晚上运动?很多运动的人会存在两个极端,要... -
被称为“碳水拦截者”“嗨吃不怕胖”的...
提到豆类,很多人会想到黄豆、黑豆、绿豆这些传统豆类,还有鹰嘴豆... -
天津构建全周期儿童健康服务体系 “心...
29日,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召开守护儿童健康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儿童... -
国家卫健委:我国儿童健康核心指标持续向好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3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妇幼司司长沈... -
国家卫健委:加强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防控
国家卫生健康委3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共促儿童健康成长有关情况...
- 一觉醒来突然确诊“荔枝病”!网友:还有这2025-05-31
- 最佳运动时间不是“天刚亮”,更不是“临睡2025-05-31
- 被称为“碳水拦截者”“嗨吃不怕胖”的白芸2025-05-31
- 天津构建全周期儿童健康服务体系 “心理守2025-05-31
- 国家卫健委:我国儿童健康核心指标持续向好2025-05-31
- 国家卫健委:加强学龄期儿童超重肥胖防控2025-05-31
- 专家: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重点在于预防2025-05-31
- 如何判断孩子睡觉睡得好不好?专家这样说2025-05-31
- 专家:预防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家长要2025-05-31
- 出游拍照这些“雷区”千万别踩2025-05-31
- 无糖食品不含糖,多吃不会胖……是真是假?2025-05-31
- 旅客将14万现金遗落在高铁上 三种找回方法2025-05-31
- 中新健康丨专家:肿瘤防治中“防”是核心基2025-05-31
- 古人防疫有多硬核?端午节竟是“中国最早的2025-05-31
- 广东试点“疫苗处方” 把预防接种融入日常2025-05-31
- “痣”长错地方可能危及生命 尤其要注意身2025-05-31
- 吸烟一点都不酷 @青少年 对第一支烟说不!2025-05-31
- “毒五月”记住这4个字,让你身体安康、一2025-05-31
- 中新健康|品味传统粽香,守护健康“食”光2025-05-31
- 淘宝《宝贝经验告诉她》:跨越时空的“经验2025-05-30
- 专家学者探讨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2025-05-29
- 教育部: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35万人2025-05-29
- 张桂梅把心爱的“宝贝”,捐给了国家博物馆2025-05-29
- 复旦大学为120周岁庆生 校长:要为人的创2025-05-29
- 《中国教师发展报告2024》在长春发布2025-05-29
- 被评为“太难了”的新版英语教材,真的“难2025-05-29
- 探访职教人才培养的“山东路径”2025-05-29
- 中高考倒计时 多地发布“禁噪令” 开启静2025-05-29
- 两教师官网简介用动漫头像,校方:只要不违2025-05-29
- 高价请老师,花钱买节目……校园演出该不该2025-05-29